Tag: 聖巴素大教堂(St. Bazil Cathedral)

Kremlim/Red Square/GUM State Store/Saint Basil’s Cathedral/Novodevichy

今天天氣特別好,有太陽,去紅牆拍照肯定好棒!! 但溫度會低,導遊再三提醒我們要穿多衣服,因為整天會在室外.不象前兩天大部分時間是在室內看畫. 一下走,太陽很刺眼,走進紅牆之內是克里姆林宮,聽說以前克里姆林宮的外牆是油白色,但在拿玻倫戰爭後,政府沒錢去油,任由外牆的白色褪落,露出本身紅磚的顏色.以後就成了紅牆了. 注:「救世主塔樓」是克里姆林宮的正門,過去一直是沙皇進出的通道,現在是莫斯科的象徵。另外,「三位一體」塔樓是克里姆林上最高的塔樓,高度八十一米,過去是東正教大牧首、公主和王室成員進入克里姆林的專用通道。 [沙皇炮]這是在沙皇鐘北方陳列一座大炮。它是由安德烈察可夫於一五八六年為費多爾一世(Fyodor I)鑄造,費多爾一世的肖像繪在炮管上。砲重四十噸,炮身長五點三五米,炮彈直徑長零點九二米,炮前陳列有四個堆在一起的炮彈,每個重兩噸。當時這座炮架是用來防衛克里姆林宮的大門。炮架上也有精美的浮雕。 [聖母升天大教堂]是文藝復興時期傑作,十五世紀中期,由伊凡三世下令建造,委任來自意大利波隆那建築師 A Fioravanti 興建,設計手法及內部構造,完全按照東正教傳統建築模式,但同時又揉合俄羅斯與意大利的風格。    注: 到十六世紀,伊凡四世(史稱「恐怖伊凡」)正式受冕為全俄羅斯的沙皇,還請來意大利建築師大舉興建教堂,如今位於紅場南端的聖巴素大教堂,就是伊凡四世為紀念戰勝韃靼而建.如童話故事蛋糕屋的聖巴素大教堂,除了它美麗、具東方色彩的洋蔥式拱頂值得一看之外,教堂本身也代表俄羅斯在磚造建築的傑作,因俄羅斯傳統是木造建築。 下午去了新少女修道院. 「新少女修道院」,名為「新少女」,所謂「新」,是有別於其他女修道院;說是「少女」,則有點是蒙蔽了真相。成為修女的,固然不乏處女,但能令這修道院名聲遠播的,在於許多王室和貴族的寡婦,以及被王室中人所休棄的婦女,都被安排來這裡做修女的。 描繪背叛彼得大帝的蘇菲亞公主禁錮於修道院的一幅油晝。畫家為Ilya Repin。1879年。出自The Tretyakov Gallery。 這修道院在十六世紀時本是一座城堡,作為莫斯科抵禦韃靼人和波蘭人入侵的南部屏障。其後彼得大帝曾將圖謀背叛他的同父異母姊妹蘇菲亞禁錮於此,修道院猶如一間監獄。彼得大帝又曾休妻,身為王后的拉蒲克罕娜(Lapoukhina),被他休棄了,跑到這裡做修女。         新少女修道院旁邊的墓園也是必到之處.很可惜對俄羅斯的名人不是知的太多,故導遊講了很多人名,真的不知是何人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