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太大,要出去走走,看看別人的生活的世界,想想自己到底是誰?喜歡走進美術館,沉靜在各式各樣的畫中,看到自己煩澡不安的心。走進圖書館,茫然發現自己的貧乏和無知。走在陽光中,大自然的五光十色,覺得人類是如此渺小。生活可以很簡單,但活不了簡單!每次旅程都是一個加油站,希望回來之後活得更好。
今天的天氣很好,有陽光,在車上見到窗外的景色,忍不住拍了兩張,很喜歡那光的感覺. 冬宮是俄羅斯最大的博物館,館藏有三百多萬件,與美國大都會博物館、法國羅浮宮、大英博物館並列世界四大博物館,從彼得大帝開始,之後的沙皇都有陸續增建冬宮,其中以1762~1796年間統治俄羅斯的凱瑟琳女皇著墨最多,因此又稱為凱瑟琳宮。 除了館藏外,建築也是參訪的重點,從入口的約旦階梯開始,裡面的許多大廳、迴廊、擺設 都叫人嘆為觀止。
普希金村(town of Pushkin)是聖彼德堡著名的大公園,原名沙皇村,位於聖彼德堡南郊24千米處。沙皇村名稱的由來,和芬蘭一處名為“沙利馬依斯”的莊園息息相關著。1708—1724年期間,沙利莊園慢慢地成了沙皇村(芬蘭文裡的沙利音譯類似俄文的沙皇;而芬蘭式的莊園,在俄羅斯就如同村莊)。1937年為紀念普希金在此度過童年而改為現名。1811年,12歲的普希金進入皇村中學讀書,度過了6個年頭,就連假期也沒離開過學校。普希金博物館是普希金與妻子在1831年來此避暑的別墅。現在這裡有一些值得紀念的花園和幾座詩人的雕像。革命後這裡很多建築物都改為幼稚園、兒童醫院和學校,故此也有兒童村的稱號。1837年由聖彼德堡至沙皇村敷設了俄國第一條鐵路。 普希金村內建有一座金碧輝煌的葉卡捷琳娜宮,是彼得大帝1708年為妻子葉卡捷琳娜一世建造的,也是其女兒伊莉莎白女皇,葉卡捷琳娜二世,亞歷山大一世及尼古拉二世最喜愛的郊外行宮。曾是兩層樓高的木制宮殿。1743—1751年期間,進行宮殿的重建工程。將其原本樸實的外貌改建為雄偉宏大,富麗堂皇的豪華皇家宮殿。著名建築師拉斯特雷利加建了皇宮教堂及作為行政管理之用的廂房,頂部加蓋上五座金碧輝煌,頗具特色的洋蔥形圓屋頂,牆面上添加了裝飾性的雕像。使宮殿真正成為符合皇家氣息的建築。在宮內,金碧輝煌的大廳一間接一間,組成了一條“金色的走廊”、各房間根據顏色的不同被命名為“紅柱廳”,“綠柱廳”等,接待大廳(金鑾殿)最為寬敞,展現出俄羅斯帝國雄厚的國力及至高無上的君權。還有一間叫做“琥珀廳”,內部裝修採用的全部是琥珀,堪稱世界一大奇觀,這件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是普魯士國王弗裡德里希·威廉一世送給彼得大帝的禮物,但是德軍撤退時掠走了所有的琥珀,這些琥珀至今下落不明。現在人們根據照片等歷史資料,又將琥珀屋恢復起來。
聖彼得堡很歐化,馬路也很寬,感覺上比莫斯科舒服多了,今天去聖彼得堡熱門旅遊景點. 注:彼得和保羅要塞(Peter & Paul Fortrees)與聖彼得堡的夏宮、冬宮,隔著尼華河呈三足鼎立的局面,而著名的彼得與保羅大教堂也位於此處。 這要塞建於一七一四年,目的是保衛剛剛從瑞典手中獲得的土地,但其後要塞的作用不是抵禦外敵,而是囚禁國內敵人,或收押政治犯。其後這要塞還收押過許多名人,例如陀思妥耶夫斯基,還有十二月黨人及參與「到民間去」的民粹主義份子、布爾什維克黨人如列寧之兄亞歷山大以及高爾基、托洛茨基等人都曾在此服刑。 至於位於要塞的彼得和保羅大教堂,是在一七一二年至一七三三年間出自多明尼高.崔濟尼(Domenico Trezzini)的手筆。大教堂的樓高一百二十多米,純金尖塔上的報時鐘不時傳出悅耳鐘聲。大教堂的外表看上去很平凡,但內部設計莊嚴,是豪華的巴洛克式裝飾,色彩鮮豔的天花板、水晶吊燈以及繪製精細的彩繪玻璃,將整座教堂裝飾得美侖美奐。 黎明女神巡洋艦(Aurora Cruiser)如今已成為博物館,停泊在尼華河上,就在聖彼得堡酒店對面。這艘巡洋艦建於一八九七年至一九零零年之間的聖彼得船塢,在一九零四年至零五年的俄日戰爭曾積極參與作戰。而在一九一七年的十月革命,該艦因向冬宮發射了一門空砲,成為革命的首次響號,因而立下豐功偉蹟,革命時它被徵用為臨時政府民主派的住所。如今此艦成為共產革命的象徵符號 注: 亞歷山大二世解放農奴,而在十九世紀中葉,正是俄羅斯民主革命的風雲年代,無政府主義和虛無主義甚為流行,不少人嚮往流血革命,而恐怖分子時有暗殺。一八八一年三月一日,對只有二十七歲的他來說,是個不吉利的日子。他乘車出遊,在經過街市時,被炸彈炸死了。炸死他的地點,築建了這個「滴血教堂」,其實是一種哀悼。